專訪中科奇馭董軍賢:讓AI機器人在“沙戈荒海”打工掙錢
2025-10-16 16:39 中科奇馭

前 言

2022年初春,北京望京,董軍賢已經和他的朋友們“腦暴”三個月了。

窗外是疫情下的寂靜街道,屋內格外地熱氣騰騰。三塊黑板前,圍坐著一群互聯網與科技圈的從業者。

大家的話題從2000年的PC互聯網,聊到2010年的移動互聯網,再到2020年的AI與機器人,每當科技的浪潮奔涌而來,時代總會煥然一新。

這群人幾乎聊到了機器人的每一個落地場景。教育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除雪機器人、割草機器人等細分類別都被逐一拆解。最后,大家的關注點停留在一個尚未被充分挖掘的領域——機器人與新能源的交叉地帶。

董軍賢后來回憶說,這場從開始到最后一次結束大概有100天的“望京百日談”,最終催生出了一個創業idea。“不干不行,這個事兒太強烈了?!彼稳莓敃r的感受:“一旦有了這個想法,不干就等于犯罪?!?/strong>

后來,就有了成立中科奇馭公司,在“沙戈荒?!毖邪l測試,推出AI光伏清潔機器人,在國內商業化落地,并走向海外的Business故事。


01

再一次創業

整整一年的時間,跑了20多個城市(東營、深圳、武威、鄂爾多斯等),董軍賢一直在輾轉出差,但他似乎比以往都要振奮和愉悅。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政策紅利為他的企業中科奇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8月底,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9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另一方面,光伏產業持續增量,這意味著AI光伏清潔機器人也將急速爆發。9月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致辭表示,到2035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8月底,中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達1120GW。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24年世界能源轉型發展報告》預測,2030年,全球累計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5457GW,2050年全球累計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18200GW,屆時全球范圍內對光伏清潔機器人的需求量將達到9100萬臺。

i黑馬采訪發現,董軍賢的創業基因里,始終藏著對“趨勢”的敏銳嗅覺。

2008年開始,董軍賢在深圳經歷了手機行業的黃金年代,8年的時間主導研發了50余款手機,他也曾任創維移動總經理。

當他發現手機行業開始殘酷洗牌,全球100多個手機品牌銳減至十幾個,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V形成寡頭格局。2015年,他毅然從深圳來到北京,瞄準下一個方向:AI機器人。

彼時,人形機器人技術尚處萌芽階段,市面上僅有日本軟銀的Pepper比較成熟,美國波士頓動力還停留在“炫技視頻”的階段,并沒有實際產品落地。技術不成熟,商業化就是空談。他開始轉型,將AI機器人技術與高校教育相結合。

這一次轉型,讓他找到了第一個“落地場景”。通過與軟銀機器人溝通合作,董軍賢團隊獲得了Pepper機器人的代碼開源授權,將其軟硬件拆分為教學模塊,與蘭州大學共建人工智能實驗室,還幫高校申報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從教學知識點設計到實訓平臺搭建,他們成為中國第一批為AI與機器人工程專業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

疫情的到來,給這個商業賽道按下了暫停鍵。工程師無法進入學校部署實驗室設備,依賴線下場景的“AI+教育”業務陷入停滯。

董軍賢開始沉思,教育機器人的痛點在于“個性化需求強、難以量產”,而他骨子里的“產品主義”,更渴望做一款能規?;?、解決剛性需求的產品。

疫情期間,董軍賢經常召集團隊復盤,也不斷和圈內的好友探討。上文提到的“望京百日談”,就是這個時期發生的。

2022年12月,中科奇馭正式成立,主攻AI光伏清潔機器人。

02

產品“從0-1”

中科奇馭的第一個“戰場”,選在了寧夏中衛的沙漠光伏電站。

2024年初,董軍賢帶著團隊駐扎了3個月,白天頂著風沙測試機器人清潔效果,晚上在帳篷里復盤數據,偶爾還要提防沙漠里的狼——但正是這段“苦中作樂”的經歷,驗證了光伏機器人替代人工的可行性。

要在極端場景里測試,董軍賢做光伏機器人,選擇了“沙、戈、荒、?!?/strong>四大典型場景——寧夏中衛(沙漠)、甘肅武威(戈壁)、內蒙古鄂爾多斯(荒地)、山東東營(海上),每個場景至少測試3個月。

這些在極端場景里打磨出的技術,進而被研發成產品——AI光伏清潔機器人。

后來,當其他同行還在解決“能不能掃干凈”的問題,中科奇馭又開始致力于“怎么掃得更智能、更省心”。董軍賢說,2025年中科奇馭自研了RoboticsGPT大模型,實現清潔路徑動態優化與故障預測——比如機器人能根據灰塵厚度調整清潔力度,根據天氣預報提前規劃作業時間,真正實現“無人化運維”。

根據介紹,中科奇馭的AI光伏清潔機器人也從單純的“清潔工具”升級為光伏電站的“運維管家”,具備“四大核心能力”:

1)清潔提效:針對沙漠灰塵、海上鳥糞與海鹽,機器人可自動清理,實測能提升光伏電站發電量5%-25%;

2)氣象聯動:與蘭州大學聯合研發云團分類與預測技術,手握多項發明專利,能精準預測晴雨、發電量,讓電站提前調整運維計劃;

3)智能巡檢:通過IoT+AI算法,逐塊檢測光伏板是否存在“弱斑”,后臺實時預警,及時更換故障組件;

4)碳管理:結合數字孿生技術生成實時碳資產報告,為電站提供碳交易數據,契合“雙碳”政策需求。

截止到2025年,中科奇馭已申請100余項專利,其“AI光伏清潔機器人在光伏電站智能運維場景的應用”,也成為該領域被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唯一認證的案例。


03

商業化之路

中科奇馭的商業化路徑,經歷了一次關鍵的“思維轉變”——從“賣機器人產品”到“幫客戶省錢”。

最初,團隊想直接銷售清潔機器人,但很快發現業主的顧慮:你說能提效,有數據嗎?機器人弄壞了電站怎么辦?

為了打消顧慮,董軍賢決定“免費試用”:給光伏電站免費裝機器人,監測一年數據,用實際發電量增長證明價值。

這也讓董軍賢意識到:光伏電站業主更關心“投入產出比”,而非采購單一設備。于是,他借鑒了此前在“AI+教育”領域的學生學費分成模式,推出“EMS能源管理模式”——中科奇馭免費提供機器人與運維服務,業主按發電量提升部分的收益與公司分成,比例多為5:5或4:6。“相當于我們成了‘能源合伙人’,客戶不花錢就能提效,我們也能獲得長期收益?!?/p>

如今,中科奇馭已形成四種成熟的商業模式,覆蓋不同客戶需求:

1)EMS分成:針對大型電站,零門檻合作,收益共享。

2)運維服務:按“一瓦每年2-5分錢”收費,全包電站運維。

3)設備銷售:通過招投標,向電站出售機器人。

4)聯名合作:與逆變器、光伏組件、智能電表廠商聯名,共享渠道。


中科奇馭的商業化之路,也開始了全球化布局。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5年全球光伏市場縱覽》報告,2024年底,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200GW以上。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24年世界能源轉型發展報告》預測,2030年,全球累計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5457GW,2050年全球累計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18200GW,屆時全球范圍內對光伏清潔機器人的需求量將達到9100萬臺。這是一個萬億級的運維市場。

中科奇馭的出海邏輯很清晰:“客戶在哪,我們就在哪?!?/strong>

他們優先選擇光伏裝機量超30GW 的國家或區域設立海外辦,目前已在加拿大、西班牙落地,沙特公司正在籌建中?!氨热缂幽么?,光伏裝機量增長快,認證標準高,我們的機器人通過加拿大認證后,在全球其他市場銷售都無障礙?!?/p>

從2022年底創辦公司,到2030年之間的“8年計劃”,董軍賢用“路況”來比喻中科奇馭的發展節奏:2年探索試錯,2023年和2024年是“走泥路”,驗證產品;3年復制模式,2025年到2027年是“上國道”,驗證模式;3年快速增長,2028年到2030年要“上高速”,成為全球AI光伏運維領域的頭部企業。

談及“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差異,董軍賢指出,二者共同點是都可以賦能細分產業;不同之處在于,“互聯網+”僅實現線上線下信息傳輸,而“人工智能+”依托智算能對問題進行思考并給出反饋,二者不是同一量級,“人工智能+”掀起的產業浪潮會更為兇猛。

最近,Physical AI概念備受關注。i黑馬關注到,2025阿里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宣布與英偉達開展Physical AI合作,雙方共同搶占人工智能從虛擬走向物理世界的關鍵賽道。而中科奇馭所做的,正是在一個細分領域讓AI真實處理物理世界的問題。

董軍賢也認為,真正有價值的創業,是用技術解決產業的“剛需痛點”,讓AI真正走入物理世界。中科奇馭正是通過AI機器人,做光伏電站最靠譜的“運維管家”,幫客戶降本,幫行業提效,也為碳中和做一點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