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有5個IPO來了
2025-11-06 18:02 IPO

今天,又有5個IPO來了23

來源:融中財經(ID:thecapital) 作者:馮曉亭 編輯:吾人

二級市場再度上演熱鬧一幕。

11月6日,港交所迎來4家公司集體IPO——均勝電子(00699.HK)、文遠知行(00800.HK)、小馬智行(02026.HK)、旺山旺水(02630.HK)。無獨有偶,大明電子(603376.SH)也于同日在上交所主板敲響上市鐘。

其中,均勝電子開盤微跌0.91%,市值為338.07億港元;文遠知行開盤跌6.35%,市值為260.56億港元;小馬智行同樣低開13.67%,市值為520.25億港元;但旺山旺水則暴漲169.7%,總市值為150.84億元;大明電子同樣高開298.41%,總市值為200億元。

至此,今天共有5個IPO誕生。

如此這般熱鬧景象對于近日的二級市場而言,已成常態,就在上周的10月28日,二級市場便迎來了7家企業集體鳴鑼。

正如投資人所調侃,“上市的鑼都不夠用了。”而這一幕,不過是今年二級市場火爆的具象化表現。

一天5個IPO

五段資本敘事在同一天的日歷上交匯,把原本平常的周四寫成一篇密集的“招股詩”。

在這五家上市公司中,兩家同樣創始人源自百度、同樣專注自動駕駛、同樣選擇雙重上市的企業——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尤為引人注目。

自動駕駛領域的兩顆明星此番在港交所同臺競技,背后是一段師出同門的淵源。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的創始人均出自百度,可謂系出同源。從招股資料來看,兩家公司的業務規模旗鼓相當,發展路徑也頗為相似——都在2024年成功登陸美股市場,如今又同步推進回港上市。這種不約而同的戰略選擇,使得今天的港交所成為觀察中國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態勢的獨特窗口。

文遠知行作為L4級自動駕駛領域的全球先行者,已經在全球11個國家的30多個城市部署了自動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根據其招股書,公司擬將募集資金的約40%將用于開發公司的自動駕駛技術棧,包括基礎設施和核心能力、數據、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和運營平臺;約40%將用于加快公司L4級車隊的商業化量產及運營,以提升公司自動駕駛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質量,并擴大公司未來五年的業務規模;約10%將用于建立必要的營銷團隊和分支機構,以拓展現有市場及更多市場,以及投資未來五年的營銷活動;約10%將用作營運資金和一般企業用途。

這一資金分配方案清晰地反映了自動駕駛企業當前的發展重點——一方面需要持續投入技術研發保持領先優勢,另一方面必須加速商業化落地實現自我造血。

小馬智行同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這家成立于2016年的自動駕駛公司,已在中美多個城市設立研發中心,并率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此次港股上市順利落地,小馬智行同樣形成了“美+港”雙重上市架構,這不僅能夠拓寬融資渠道,還能提升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國際影響力。根據公開資料,小馬智行已與豐田、廣汽等整車廠達成深度合作,在北京、廣州等多個城市獲準開展全無人Robotaxi服務。

與此同時,同天IPO的另外三家上市公司也各具特色。

均勝電子專注于機動車零配件與設備領域,這家從寧波走出去的汽車安全與電子老將,早在2011年就已登陸A股。當時公司通過借殼遼源得亨成功在A股上市,如今再赴港股,意在把全球客戶和供應鏈放進同一個流動性池子里。

旺山旺水的名字聽起來最柔軟,身上卻有個“國產偉哥”的標簽。主要是由于公司用于治療勃起功能障礙(ED)的核心產品TPN171新藥“昂偉達?”在今年7月獲批上市。但“國產偉哥”的標簽并非旺山旺水的全部,真正構筑公司長期護城河的,是旺山旺水覆蓋抗病毒、神經精神及生殖健康三大治療領域的九款創新資產矩陣。而“昂偉達?”不過是其龐大拼圖中的一塊。

港交所四聲鑼響余音未了,上交所主板的鐘聲接力般傳來。

主角是一家深耕汽車電子零部件配套領域三十余年的隱形冠軍——正加速駛入行業賽道最前端的大明電子。被視為整車的“智能網絡”的車身電子電器控制系統,是大明電子長期深耕的主陣地。目前,大明電子的客戶涵蓋比亞迪、上汽、一汽等主流車企。此次IPO擬募資約4億元,主要用于“大明電子(重慶)有限公司新建廠區項目(二期)”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以進一步擴充產能、夯實產業布局。

至此,一天5個IPO來了。

雙重上市潮,還在延續

5個IPO中,均勝電子、文遠知行、小馬智行這三家企業均為二重上市。順著它們身后望去,一場持續進行的雙重上市潮映入眼簾。

先從3月10日說起,這一日,赤峰黃金登陸香港交易所,成為今年首家“A+H”公司。同在3月,寧德時代取得了中國證監會國際司出具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并于5月成功登陸港交所,且一舉刷新過去四年香港最大IPO的紀錄。

同在5月,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為近五年港股醫藥板塊最大IPO。進入6月,海天味業也躋身“A+H”隊列中,除了是2025年迄今消費行業規模最大的港股IPO項目外,同時也是同期整個市場僅次于寧德時代的第二大港股IPO項目。

上述A股龍頭的選擇并非個例。

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多家A股龍頭企業加速布局資本市場,謀求赴港上市。據融中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約百家A股上市企業遞表港股,其中宣布將沖擊港股IPO的不乏立訊精密、欣旺達、陽光電源等A股龍頭企業。且今年以來不乏寧德時代、藍思科技、三一重工等千億A股巨頭成功登陸港交所。

千億巨頭“A+H”最新一幕就發生于前一日。11月5日,賽力斯成功登陸港交所,作為首家“A+H”上市的豪華新能源車企,賽力斯也超越奇瑞汽車成為2025年港股最大車企IPO,同時也是亞洲科技板塊年度最大IPO之一。??

賽力斯的故事始于重慶嘉陵江畔的彈簧廠,創始人張興海1986年以8000元啟動資金創立鳳凰電器彈簧廠,憑借自主研發的汽車彈簧技術打破日本壟斷,將進口彈簧價格從1美元壓降至1元人民幣以下,迅速占據全國九成市場份額。

20世紀90年代,張興又海敏銳捕捉到汽摩配件機遇,帶領企業轉型生產減震器并打入海外市場。2003年,他抓住東風集團合資機遇,聯合成立東風渝安車輛公司(后更名小康股份),2005年首款微車上市后連續十年穩居行業前三,奠定了整車制造基礎。

面對2010年后燃油車市場飽和,張興海于2016年啟動第三次創業,帶領小康股份登陸A股并開啟新能源轉型。2021年與華為深度合作成為關鍵轉折點,雙方以智選模式打造問界品牌,首款車型M5上市15個月即實現10萬輛交付,創下行業紀錄。2022年公司更名為賽力斯集團,戰略重心全面轉向智能電動汽車。

三十九載商海浮沉,張興海掌舵的企業先后經歷三次創業蝶變,從一根彈簧的精密鍛造起步,到以新豪華智能電動車樹立行業標桿,這位在制造業深耕近四十年的“老兵”,用時光與汗水完成了一場從幕后到臺前的逆襲敘事。港股上市后,賽力斯計劃投入118億港元用于研發與全球化布局,目標2026年實現百萬輛產銷,持續以“軟件定義汽車”重塑豪華出行體驗。

從A股巨頭選擇“A+H”,到今日兩家美股上市公司同一日赴港雙重上市,這場浩浩蕩蕩的赴港二次上市浪潮還在持續。

香港重返全球之巔

今日新上市5家企業中,4個來自港交所。但港交所的IPO熱潮遠不僅限于此。

根據畢馬威最新發布的《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2025年中期回顧》所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場共籌集609億美元,上市宗數達544宗。其中,香港以1071億港元(約合139億美元)的集資額獨占鰲頭,較2024年全年增長22%,上市宗數達42宗,涵蓋主板、GEM轉板及De-SPAC項目。美國兩大交易所緊隨其后,但集資總額同比下降8%;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分列第四、第五位。

其中,港股2025年上半年IPO集資額為近十年來同期第二高,僅低于2021年歷史峰值。目前,香港主板上市申請宗數已超200宗,涵蓋制造業、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多元領域,預計全年IPO數量將達90至100家,集資總額有望突破2000億港元。

2025年下半年,港股IPO市場熱度依舊。隨著上市申請儲備充裕,科技、消費、高端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將持續登場,撐起“硬科技突圍、消費升級、能源轉型”的主線。

硬科技賽道里,特專科技18C機制仍會是未盈利創新企業的“加速器”,機器人、創新藥械等領域的頭部玩家將密集遞表,基石投資者會更看重技術壁壘與商業化進度。消費端,“A+H”上市模式成主流,多家A股龍頭借港股強化國際化布局,既能吸引國際資本,也讓“雙市場流動性溢價”更明顯。能源轉型領域,動力電池、光伏材料企業的赴港募資,會繼續綁定產業鏈資本與地方國資,形成“產業+資本”的協同效應。

且隨著地緣政治格局演變,香港將成為全球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核心平臺,2025年或重奪IPO集資額全球榜首。

背后離不開中國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2025年5月7日國新辦舉行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發布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未來將不斷深化市場開放,大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大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步推進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納入港股通,支持在港推出跨境投資和風險管理產品的對港合作的各項舉措。”

展望未來,如港交所CEO陳翊庭所示,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資本市場,這是內地的幾個交易所及港交所多年耕耘的成果。接下來,需要把中國資本市場打造成為多層次的市場體系,而在多層次的市場體系中,幾個交易所可以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如科創板聚焦硬科技“卡脖子”攻關,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港交所則憑借國際化優勢,成為新經濟企業對接全球資本的橋頭堡。這種協同效應將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吸引更多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而一級市場的鑼聲,必將隨著這場變革愈發清脆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