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億,深圳女王要去IPO了
2025-11-08 18:21 藍思科技

1000億,深圳女王要去IPO了23

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作者:余夢瑩 楊文靜

在蘋果產業鏈中,有三位中國女人——藍思科技周群飛、立訊精密王來春、還有領益智造曾芳勤。

曾芳勤鮮少被人提及。出生于深圳,她早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后來察覺到精密儀器的訂單風口后,40多歲果斷辭職創業,領益智造由此誕生。一路摸爬滾打,曾芳勤帶領公司成為制造業龍頭,最新市值超1000億元。

近日,領益智造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境外發行股份(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事項,以推動國際化戰略落地,加強海外業務布局。至此,又一位果鏈女王將帶隊赴港IPO了。

武大畢業,始于深圳

她執掌1000億

這是一位女性白手起家的故事。

1965年,曾芳勤出生在廣東深圳。從武漢大學畢業后,她進入一家分配的國企工作。恰逢80年代留學潮興起,曾芳勤前往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回國后擔任美時精密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由此接觸到精密件制造業。

轉折點出現在2006年,諾基亞為熱熔膠業務尋找合作伙伴。曾芳勤隨即辭去高管職位,在深圳創立領勝電子,為諾基亞等手機廠商提供精密模切件。“創業初期最大的擔憂就是不能出貨。”曾芳勤曾公開回憶。

2007年,蘋果開始在全球尋找供應鏈網絡,中國成為重要陣地。也是此時,領益智造成功叩開果鏈大門,憑借超90%的良品率拿下了iPhone的結構件訂單,并逐漸擴展到iPad、Apple Watch、Apple Vision Pro、AirPods等產品。

公司真正聲名鵲起,來自一次借殼上市——2017年7月,領益科技以207.3億元的作價,借殼鐵氧體磁性材料元件制造商江粉磁材,次年3月完成重組,由此登陸A股市場。

上市后,領益智造開啟“買買買”模式,先后收購了蘇州一道、珠海偉創力等多家國內公司,獲得整機組裝能力,同時又將全球大型充電器制造廠商賽爾康收入囊中,拓展海外市場。

曾芳勤很早就意識到,只給蘋果代工利潤低微,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從2021年起,領益智造開始切入汽車產業鏈,斥資3800萬元收購浙江錦泰,今年又相繼出手收購江蘇科達和浙江向隆,布局動力電池結構件、新能源汽車飾件及動力傳動系統軸件產品。

領益智造與機器人業務的結緣,則始于2019年。

彼時公司與Hanson展開合作,其第一例整機組裝由子公司領鵬科技操刀,2023年又與智元新創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資成立了東莞領智創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目標是成為機器人“本體總成制造商”。

最近一段時間,公司股價從年初的8元漲至最新的14.78元,總市值超過1000億元。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5胡潤女企業家榜》上,曾芳勤以695億元財富位列第六。

擺脫代工命運

他們正排隊赴港IPO

這一幕并不令人意外。

今年1月,歌爾股份公告稱,公司擬分拆所屬子公司歌爾微至港交所主板上市,同一天,港交所官網披露了歌爾微申報港股IPO的招股書,果鏈企業IPO拉開帷幕。

歌爾股份身后是一對山東富豪夫婦——姜濱、胡雙美。20多年前,夫妻倆在山東創辦一家麥克風廠,一路打拼成為今天的聲學與智能硬件龍頭歌爾股份,市值超800億元。

行至今年7月,藍思科技成功登陸港交所,最新市值超1400億港元。

總部落于湖南長沙,藍思科技背后站著一位女湘商——周群飛。1970年出生的她,憑借一片玻璃書寫創業逆襲的傳奇,從普通打工妹成功蛻變成執掌千億市值的“玻璃女王”。

幾乎同一時間,王來春背后的立訊精密也宣布籌劃境外發行H股。

王來春,被譽為潮汕最牛女掌門。早年間她從流水線工人做起,后以代工廠白手起家創業,又因與蘋果的合作打響名號。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締造A股“果鏈一哥”。

這一波赴港上市潮,不難看到“果鏈”帶來的幾十年高增長背后,是業務轉型的焦慮,亦是海外市場的更大誘惑力。

正如領益智造官宣赴港IPO時提到——為推動國際化戰略落地,加強海外業務布局,拓寬海內外并購和融資渠道,提高公司國際知名度和整體競爭力。這或許也是果鏈企業們的未來布局。

港股又開始破發

港股的熱鬧猶在眼前。

回顧今年,港交所一再刷新IPO紀錄,早前蜜雪冰城和泡泡瑪特、老鋪黃金一起組成“港股三姐妹”爆紅,此后寧德時代、恒瑞醫藥、三花智控等一批巨無霸排隊登場,掀起一場場市值狂歡。

這是港股久違的盛宴。截至第三季度,香港市場已有69只新股上市,IPO募集金額已超2000億港元,比去年全年的兩倍還多。甚至出現一天多個IPO敲鑼的名場面。

“到香港去,到港股去。”這樣的情緒也傳導到一級市場。投資界獲悉,今年投資機構內部幾乎都會內部動員,梳理合適的項目推動港股上市。此時退出不易,每一個上市機會都顯得彌足珍貴,“到港股去,可以暫時緩解部分退出焦慮”。

相比前幾年的冷清,大家對港股的信心又回來了。

但是,最新情況又悄悄發生變化。尤其最近,幾個大型IPO首日破發,令人意外。一位備受矚目的獨角獸在破發當日曾向投資界感慨:

“沒有選對上市時機。”

綜合來看,除了定價偏高可能導致的調整壓力外,生物醫藥、自動駕駛等賽道研發投入過高,但至今仍尚未盈利或業績增長乏力,導致市場對幾家明星IPO仍然持觀望態度。

“需注意,近期港股回調或導致個別新股隨大市表現欠佳。即使HKPO只獲配10%,由從國際配售獲配90%的機構及專業投資者主導,若市場環境轉弱或估值過高,仍無法避免破發風險。”招銀國際研報分析。

每一次上市窗口都是稍縱即逝。如今,留給大家的時間愈發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