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最神奇一筆投資
2025-11-16 18:39 段永平

段永平,最神奇一筆投資23

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作者:周佳麗

那是新舊世紀交替之際,互聯網泡沫驟然破裂,納斯達克指數從巔峰的5048點一路崩瀉。市場一片哀鴻中,剛剛宣布退休的段永平接到一個意外來電。那頭,正是彼時深陷股價暴跌與信任危機漩渦的網易創始人——丁磊。

不久后,二人在東莞會面,相談甚歡。此時外界都在恐慌性拋售互聯網股票,段永平卻選擇逆向而行——重倉網易。

如此,也寫就了段永平的封神之作:從網易每股不到1美元開始買入,6個月便暴漲20倍,后長持超8年,賺到了堪稱傳奇的百倍回報。

“你說我看懂了嗎,我要看懂了,我應該把整個網易買下來。”本周段永平罕見現身雪球訪談。聊到網易,他依舊云淡風輕,“為什么賺了那么多錢還不賣?那些錢對我來講并不多,所以我可以比較理性地去想一件事情。”

退隱二十多年,江湖上總有關于他的傳說,從網易到蘋果、茅臺,再到騰訊和拼多多,似乎從未失手過。人們對他充滿好奇,試圖從其身上窺見投資的終極奧秘,但段永平的答案卻是一以貫之——“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6個月,賺20倍

2001年,40歲的段永平為兌現陪妻子生活的承諾,正式告隱江湖,閑來無事便做起了投資。

那個時間點正值互聯網泡沫破滅,美股狂跌不止。剛剛赴美上市的網易正深陷其中——股價暴跌至0.48美元,面臨著退市風險。這被掌門人丁磊視為人生的至暗時刻,他一度想要賣掉公司。

為了生存,丁磊砍掉非核心業務,親自帶隊推出了網絡游戲《大話西游Online Ⅱ》。但營銷是短板,他決定找一個營銷高手咨詢一下。翻開通訊錄,段永平的名字出現。在這通電話之前,段永平丁磊唯有的一次交際還是某檔電視節目錄制上。

丁磊撥去電話請求拜訪,二人很快碰面。不過對于此事,段永平和丁磊的回憶在時間上有些出入。在段永平的記憶中,這是2001年、他買網易股票之前的事。

“他(丁磊)都不知道我是誰,不知道聽誰說我對企業的理解還有些意思,所以來找我。那時候他覺得自己有一些問題。我比他大十歲,是過來人,教教小兄弟,吃個飯喝個茶,對我來說很簡單。”

一番長談后,得知丁磊將重點開拓游戲市場,做游戲機出身的段永平對網易的興趣更深了幾分。

當時網易的股價已不到1美元,但卻含有2美元多的現金,只是被訴訟纏身。為此,段永平專門聘請了幾位律師測算網易面臨集體訴訟案敗訴以及被摘牌的可能性。在拿到評測之后,心里的石頭落了地,他堅定認為網易是一家被嚴重低估的公司。

錢的流向便是最好的表達。在眾人紛紛拋售網易股票之際,段永平決定重倉——2002年4月,段永平夫婦在公開市場以200萬美元買入152萬股網易股票,后來又繼續增持到205萬股票,大約占到網易總股本的6.8%。

“我本身做游戲出身,我跟他們游戲團隊聊聊,覺得他們是一幫很熱愛游戲的人,真的很認真,這是第一。第二,這個商業模式,我覺得它很有道理,加上它的現金當時比市值高。

我作為風投一樣的,買進去很簡單。加上當時有這個契機,剛好股票低成那個樣子,大家都是恐慌性的,覺得他們要完蛋了,我覺得他們大概率是有機會掙錢的,剛好我賬上有點現金,就滿倉買了網易。”

后來網易的重生印證了他的眼光。隨著業績大幅增長,網易股價一路飛升,很快便猛漲到每股70美元,繼而勢如破竹地站上100美元大關。

這筆投資的回報速度與幅度,至今都令人驚嘆。短短六個月內,浮盈高達20倍。隨著2006年網易進行“1拆4”的拆股,公司流動性進一步增強。即便如此,段永平也沒有立即套現,而是持有至2010年左右,才從容退出。

至此,段永平在網易這筆投資上大賺超100倍,獲利超2億美元。這不僅為其投資生涯掘得第一鏟黃金,更如一記神來之筆,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稀里糊涂投了拼多多”

在段永平精挑細選的投資圖譜里,能被他視為門生并傾力扶持的年輕人鳳毛麟角,而黃崢,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

2002年,黃崢從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畢業后到美國攻讀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就去了谷歌。期間,黃崢遇到了段永平,有傳聞稱他們的相識是丁磊搭橋牽線的。同為浙大校友,兩人雖年齡、閱歷懸殊,卻一見如故。

段永平對黃崢的賞識與提攜,在早年便展現得淋漓盡致:那是2006年,他以62萬美元拍下與巴菲特的慈善午餐,帶上了還只是谷歌一名普通小員工的黃崢。

亦師亦友,二人成就了創投圈一段佳話。2015年,黃崢來到上海創辦了拼多多,段永平不但出謀劃策,甚至傾囊相助直接出資,之后更是多次發聲力挺:“投黃崢是因為個人原因,他是我朋友,我了解他、相信他。黃崢是我知道的少見的很有悟性的人,他關注事物本質。”

回顧來時路,段永平被認為是黃崢創業路上最大的資本。黃崢也曾在采訪中無意提到,“在我的天使投資人里面,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段永平,他不停地在教育我首先要做正確的事,然后再把事情做正確。”

被外界視為段永平的“四大門 徒”之一,黃崢的處事風格與段永平幾乎一脈相承,后者“本分與平常心”的人生哲學更是貫穿拼多多上下。更為微妙的是,同樣是在40歲這年,黃崢也卸任了拼多多CEO一職,隱居幕后。

這些年來,外界始終在段永平與黃崢及拼多多之間尋找著某種隱秘的聯結。而投資,無疑是最清晰的那條脈絡。抽絲剝繭,段永平對拼多多的投資并非一條直線,其間亦有賣出與觀望,但最終他還是選擇增倉回來,至今依然持有相當比例。

原來早在拼多多初創階段,段永平就已經出錢投資,雖然比重很少,但一路下來卻是賺了很多。“我覺得這公司(拼多多)還是有點意思,但是有風險的,我不推薦別人買。”原因在于他“不是太了解電商,搞不懂拼多多”。

至于又為何增倉,段永平解釋,“我對他們(拼多多)整個文化、整個團隊,我是信任的,但是大環境我不知道。”

這是段永平投資生涯里特殊一筆,“我不是看懂了往里投,我是稀里糊涂投的。”這話依舊很“段永平”,看似隨意又十分坦誠,耐人尋味。

閑人段永平

人們好奇,到底是什么鑄就了這樣的段永平。

1961年出生在江西南昌,段永平的童年一直輾轉于農村小鎮,吃過苦,但父母給予了他極大程度的決策自由。在溫飽尚需努力的年歲里,這份超越時代的信任與放手,反而在他心底筑起了同齡人難以企及的安全感。

后來,段永平成為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考入浙江大學計量經濟專業。大三的時候,他無意間看到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一句話——“做正確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確”,深受觸動,一直影響他至今。

1982年大學畢業后,段永平被分到北京電子管廠,后來還去教育中心當起了成人教育老師。教了兩年數學,他頓感厭倦,隨后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計量經濟學的研究生,畢業后便南下來到廣東打拼。

后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憑借“小霸王”,段永平一戰成名,又在34歲出走創辦步步高,后面更是孵化了OPPO和vivo,扛起中國本土手機品牌的半壁江山。正當盛年,卻放下功與名,早早退休。

段永平的前半生穿越了完整的商業周期,這段經歷讓他對商業模式有著刻骨銘心的觸覺——他深知一個好生意、好企業應該如何生長,“堅持做對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對”的理念貫穿始終。

隱退后,段永平便全職做起了投資。一開始,他很迷惘,對投資這件事摸不著頭緒,雖然買了很多書研究,包括看圖看線,但他看不懂。直到看到巴菲特書里的一句話——“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他頓悟: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在買這家公司,買公司就是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

二十多年來,他只投自己看得懂的生意,也勇于承認自己懂得不比別人多,這反而讓他把做投資這件事變得簡單一些,其最大特點是不太在意“擇時”,但非常在意企業的商業模式+企業文化。

實操下來其實就三點標準: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即對的商業模式、對的企業文化、合理的價格。

如果人生的投資機會就像打孔機,一生只有20個孔,他透露自己至今“10個孔還沒打完”,核心持倉長期聚焦蘋果、茅臺、騰訊三只標的。還有一點中國神華,但比重不大,其中在A股只持有茅臺。

投資做得風生水起,段永平收獲了一大批追隨者,大家學習他的買股理念與人生哲學,也有部分人在跟風他的投資動作。但他從不鼓勵追隨者模仿其投資路徑,反而斬釘截鐵地警示:“不要炒股,炒股是很難賺錢的,80%左右的散戶在牛市和熊市都虧錢。”他不止一次強調,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但真正能懂這句話的人寥寥無幾。

胸無大志——想起當年宣布退休時,段永平曾這樣形容自己的歸隱之心。世間名利不過一陣風,他總是超乎想象的灑脫:

“我覺得自己就是普通人,能過好小日子就挺好。”

年逾花甲,大道至簡,這也許就是段永平人生哲思的終極落點。